在线课程如何实现优化设计?
在线课程作为在线教育的核心资源,在数量上取得了可观的成绩,并有着传统课程无法比拟的优越性,然而,在线课程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忽略文化背景差异、互动形式的单一、忽视教学有效性及缺乏对学习者情感的关注等。在线课程如何实现优化设计?
(一)课程内容具有可实践性
如何实现课程内容的可实践性?首先,可以向学习者介绍与其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例,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以问题的形式导入课程,与学习者共同查阅、分析、讨论该案例,从而构建课程内容。其次,在课程开始之前,以任务的形式让学习者在论坛中与大家分享相关的经历与感悟,为学习者提供了回忆和分享自己经历并了解其他同伴经历的机会。此外,还可以创建在线同步或异步的讨论,使用讨论板、视频或音频向学习者介绍案例或分享故事,学习者在论坛、Blog或Wiki进行分析、讨论及反思;在线视频会议、聊天室或其他同步交互工具可以用于师生、生生间的即时交流。根据这一原则,在设计在线课程内容时,应充分考虑与学习者现实生活和经历密切相关的问题,使其能够产生共鸣,以激发和维持学习者的兴趣,并积极地参与问题的解决。
(二)课程资源具有可生成性
依托资源的在线课程学习是一个具有生命力、不断发展衍生的过程。因此,在线课程中所提供的资源也必须具有生成性,即在学习过程中的资源再生。在线课程中的生成性资源与传统意义上在教学前计划、安排并设定的预设性资源有所不同,它是指伴随课程教学活动的进行,课程参与者在完成学习活动时所形成的信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任何一次的发帖、日志、作业、答疑等都可能转化为课程的因素来源,帮助学习者实现课程目标。当前部分的在线课程资源都是由课程设计者按照自己的知识背景与经验图式进行建设的,内容更新、维护速度慢,甚至呈现出“一次性建设”的静态资源特性。然而,在线课程资源建设应更加符合学习者学的愿望而非教师教的愿望,与课程教学过程相匹配,而不是成为了不可弥补的“信息孤岛”,无法满足学习者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对新鲜教学资源的需求。
在线课程学习中教师不仅关注学习者知识和技能的习得,还应注重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创造知识、获得发展,使课程资源动态发展并不断生成,满足学习者自主学习的需求。在线课程资源是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形成并得以充实,不仅供学习者浏览、下载,更需要保证学习者参与其中,对资源理解的同时产生交互,形成隐性资源。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由于自身的理解而产生的新知识、体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都可以成为课程资源,形成课程资源的有益补充,成为在线课程资源的潜在开发者。
(三)简化课程内容
纵观国内外优质在线课程案例,都能够较好地讲解和简化课程内容、运用简单的文字形式表述,并配合图形/图像、动画等呈现学习内容要素之间的关系。对于课程内容的呈现方式,应遵循认知负荷理论,降低学习者的内在认知负荷。内在认知负荷与学习内容要素交互的复杂程度有关,当学习内容要素之间的联系较复杂,而学习者又未掌握信息加工所需要的相关图式时,就会出现较高的内在认知负荷。在线课程设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降低学习者的内在认知负荷:
(1)减少屏幕上无关信息。屏幕上的冗余信息会对在线学习者学习效果产生干扰。如为了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在界面上加入过量的动画、图形/图像等,或者使用过多格式和颜色的字体、控件、图表、导航菜单,这些都容易对学习者的学习造成干扰。
(2)使用图表或概念图解释抽象的内容。概念图/图表可以用作一种学习的策略,以促进学习者有意义的学习、整合新旧知识及建构知识网络,从而使学习者从整体上把握知识,还可以作为一种元认知策略,提高学习者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用概念图/图表展示复杂课程内容,使内容变得直观且易于理解。
(3)添加标注说明。将关键内容做标记,并设置提醒,从而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学习者认知不连续的文字材料、无标记的图表时,需在工作记忆中对文字材料或图表进行语义联想、联结,并进行猜测,这样会加重认知负荷。因此,将相关说明性文字放在图表的合适位置,可以帮助学习者理解图表内容,减少学习者对图表意义的不必要猜测,从而降低工作记忆的认知负荷。
(4)最小化且连续的课程结构。依据认知负荷理论,学习者对资源的认知有限。一旦信息过载,将影响学习者的意义建构。从神经生物学的角度来看,最小内容和频繁的重复可以促进学习者的知识构建[13]。在线课程设计中,教师应遵循模块化原则,让学习者在短时间内提炼知识点、聚焦重要知识。换句话说,课程内容应该小模块呈现,每个模块通常只涉及一个知识点,讲解的时间可以在5~10分钟。课程的知识点不能随机划分,从而忽视课程的系统性。
(四)媒体与内容的有效结合
多媒体信息的呈现形式主要包括文本、图形/图像、视音频、动画等,在充分分析各类媒体信息特性的基础上,根据学习者、课程内容和课程目标,选择一种或多种媒体形式组合呈现课程资源。选择适当的媒体形式的组合呈现课程内容,有利于学习者对知识的建构。文字和图形/图像媒体形式组合来呈现课程内容,比只用文字媒体形式呈现课程内容更能有效地促进学习者的学习。通过文字和图片结合呈现的课程内容,学习者才能将知识形成一个模块,并建立起一定的脉络关系,真正实现意义建构。认知负荷理论的通道效应认为,同时利用视觉和听觉两个通道呈现信息,其学习效果和学习满意度要好于利用视觉或听觉单一通道呈现。所
以上就是格子匠为大家整理的在线课程优化设计内容,格子匠是专注在线教育解决方案的技术服务商。旗下拥有格子匠线上教学平台、格子电子书、格子商学院等产品和服务,致力于为中小型教育培训机构、企业、老师等有教学资源者提供平台、社群、运营等一站式在线教育技术解决方案。想体验格子匠在线教育系统的朋友可以在官网首页申请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