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机构怎么做好家校沟通工作?
对于教育机构来说,做好家校沟通关乎到学校口碑,学生续费等,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如何进行高效的家校沟通呢?
1、谈话时多用“我们”(自己人效应)
老师在和家长沟通时(无论是师生信私聊还是在群聊或家长会),说到学员的一些不好习惯时,要经常提醒自己多用“我们”,实在需要特指学员时,也尽量改用“我们的xx”这样委婉的称呼。
平时沟通时,也可以试着使用一些改善人际关系的小技巧:除了适当改变一下对学员的称呼;还可以在学员的一些重要的日子(如生日),给学员制造一点惊喜,等等。
2、我也有孩子,很理解您的心情(角色置换效应)
在社会心理学中,人们把交往双方的角色在心理上加以置换从而产生的心理效应现象,称为角色置换效应。在家校沟通中,老师不仅要常做换位思考,还要把这种思维方式传递给学员或家长;
角色置换效应的典型例句:
我也有孩子,我很理解你。
换了是我也可能会那样做的。
我也曾经有过和你一样的烦恼。
如果你是老师,你会怎么做呢?
3、“废话”有多重要?(调味品效应)
谈话伊始,不必板着脸,直奔主题,先说几句“废话”吧!谈谈最近有什么新鲜事,身体如何、心情如何……打破学员筑起的心理防线,使学员更容易接受老师的教育,使后续的谈话更容易进行。
调味品效应在师生对话、家校沟通中既能缓解紧张气氛,打破谈话僵局,又可以由此及彼巧妙地实现迁移,最终让学员明白老师的弦外之音,最终不知不觉地引入设定的教育情境。
4、边吃边聊(可口可乐效应)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项实验,他们试图用一些广告信息说服实验者,给其中一部分人附加一瓶可口可乐,而另外一部分人什么也不给。虽然可口可乐和那些信息本身没有任何联系,但结果是得到可乐的被试往往比没有得到的要受到更大的影响。这就是有趣的“可口可乐效应”。
5、抑后扬,渐入佳境(阿伦森效应)
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往往更喜欢对自己先持批评态度后持肯定态度的人,而不是一直都持肯定态度的人。换句话说,人们最喜欢那些对自己的喜欢、奖励、赞扬不断增加的人,最不喜欢相反的情况。这种现象被称为“阿伦森效应”。
和学生谈话时,老师先“把丑话说在前头”,学员心里必然紧张、焦虑,担心老师对自己的印象不好。随着谈话的进行,褒奖的成分开始增加,学员的心情也随之变得晴朗。格子匠是专注在线教育解决方案的技术服务商。旗下拥有格子匠线上教学平台、格子电子书、格子商学院等产品和服务,致力于为中小型教育培训机构、企业、老师等有教学资源者提供平台、社群、运营等一站式在线教育技术解决方案。想体验格子匠在线教育系统的朋友可以在官网首页申请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