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教育招生3板斧是什么呢?
我们知道,教育培训是个很复杂的行业,像K12领域,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是使用者和付费者是分离的,这意味着你的招生动作要进行仔细且精准的设计。在线教育招生3板斧是什么呢?
接下来我们针对在线教育行业的招生三把斧——讲座、体验课、诊断的底层逻辑进行仔细剖析,为大家讲述:在线教育行业如何获客,提高流量转化率?
第一板斧:讲座
讲座是机构最常用的招生手段,一般来说讲座分成三类:升学规划类、学科指导类、家庭教育类。
1.升学规划类
升学规划类可以说是家长们最关心、最愿意听的。升学规划类讲座的内容,分为升学和规划两个部分。
升学无非是幼升小、小升初、中考和高考,常以政策解读为主,规划则是以小升初、中考、高考为目标提供升学建议,主要是学习内容上的规划,这是招生常切入的角度。
这一类讲座一般由机构负责招生的老师来讲,因为他们多数研究招生政策,厉害一点的甚至成为当地的升学专家。
2.学科指导类
学科指导类讲座是比升学类范围更大的讲座类型,内容为各年级各学科的学习方法、学习内容上的指导,比如: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初中物理思维培养等。
一般学科类讲座是由机构业务能力比较强的老师来讲,多为资深老师或教研老师,比如:在线1对1机构海风教育,其系列公开课就以学科指导类讲座为主,选择的就是其内部经验丰富的「金牌老师」。
家庭教育类是近年招生讲座才开始增加的类型,主要和政策以及社会对家长教育的提倡有关,毕竟升学类讲座越来越受限制,只能通过增加家庭教育类内容来吸引和说服家长。家庭教育的内容范围要比升学类和学科类更大,专业性也更强,选择的老师要么有相关背景,要么有专业证书,要么有过系统学习或深入研究,主要前者居多,也是首选。
讲座兼具服务和转化两种属性,而升学类和学科类讲座的转化属性更重,本质是「宣讲逻辑」——即需要凭借老师的讲演水平和符合痛点的内容来打动家长,其中内容是核心。
在讲座的具体运营上,从筹备到结束,有很多需要把控的地方,但最需要关注的问题,还在于讲座过程的设计,主要关注两点。
第一个是讲师的水平,这个水平不是他的专业水平(越高越好),而是他是否擅长表达、制造情绪。
因为家长是非常容易被情绪感染的,在讲座营造的氛围下(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通过特殊的设计,比如:别人如何实现小升初上岸的故事,展示学员得到改变的真实案例等等,告诉家长你家孩子和别人家孩子、你作为家长和别的家长有多大差距,在这些节点上进行报名引导,会有很好的效果。
第二个则是具体的内容,多数情况下是由老师自己决定的,甚至大纲都是老师来出,毕竟要体现专业性。但运营人员针对这一点可以做的,是从用户角度提出讲座的讲解逻辑和细节,比如:开场是抛出互动问题还是直接讲概念,专业词语是否过多容易听不懂等等。
第二板斧:体验课
除了讲座,体验课是第二个常用招生方式。
有人常拿报班和看病做对比,因为在多数人眼里,经过诊断后的家长,付费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只不过诊断是告诉家长“我知道你的病是什么,我有药,能治”。但对家长来说,光有“药”还不够,还需要知道“药”到底怎么样,就是需要用到体验课。
不过,教育本身就是刚需,家长的目的是非常明确的,就是要找好的机构给孩子上课,提升学习效果,不太需要经过诊断,只想通过让孩子体验你的教育产品,并根据孩子的体验反馈再决定是否付费,这是体验课招生的基本逻辑。
第三板斧:诊断
诊断是具有非常高转化率的招生手段,这一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激发痛点
我们知道学生学习的时间大部分集中在学校,而要想在机构学习,就需要有一定理由,也就是所谓痛点。虽然我们知道这种痛点是天然存在的,比如:学得简单、基础差等等,但每个学生的具体学习痛点却并不能直接确定。
诊断的逻辑是:学生通过做机构出的卷子后会得到诊断报告,里面会列出学习水平以及暴露的问题。当家长看到孩子的学习有问题,会因为焦虑或恐惧等情绪,产生让孩子在该机构补习的想法,于是就有了付费的可能,这和体检看病是一个道理。
第二个方面是:制造信任
我们知道一个人看病都希望找大医院和名医来看,这是因为它们比较权威,结果可信,花钱不需要太高的决策成本。
诊断也是找个道理:过程是否专业,老师是否权威,都是显著影响家长付费的因素。机构如果能够想办法让诊断过程和诊断结果体现出极高的专业性,自然就容易获得家长的信任。当然,家长让孩子参加诊断也并非不清楚真实需要,而是有一定的目的性,其实根据这一点,可以为诊断形式做个分类。
以上就是格子匠为大家整理的在线教育招生三板斧,格子匠是专注在线教育解决方案的技术服务商。旗下拥有格子匠线上教学平台、格子电子书、格子商学院等产品和服务,致力于为中小型教育培训机构、企业、老师等有教学资源者提供平台、社群、运营等一站式在线教育技术解决方案。想体验格子匠在线教育系统的朋友可以在官网首页申请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