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语文”风口下如何迎接挑战?
年以来,在政策和技术的双重推动下,语文成了一个火热的赛道,巨头纷纷布局。新东方、学而思、立思辰等机构厉兵秣马,准备让不温不火的语文学科长成为“大语文”。
机构对大语文虽有满满预期,但面临的却不仅是语文学科师资和课程的巨大缺口,还有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挑战。
2013年时,全国高考语文卷阅读字数在5000字左右,到2018年已经逼近一万字。随着部编本教材在全国落地,回归人文性、加强阅读量、增加传统文化学习成为了语文学习的要求。新高考改革则赋予了语文学科更大的难度和广度。
学好语文能拉分,成了刺激家长和学生神经的新动力。培训机构早早瞄准了这块蛋糕,新东方、学而思、立思辰等机构厉兵秣马,准备让不温不火的语文学科长成为“大语文”。
对基础教育从业者来说,大语文这一说法不够规范,更为准确的说法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涉及素质教育范畴。机构对大语文虽有满满预期,但面临的却不仅是语文学科师资和课程的巨大缺口,还有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挑战。
“打了折扣”的语文老师
长期以来,语文学科在培训市场都处于弱势地位。“来补习语文的学生人数远远比不上数学和英语等学科,过去如此,现在也是如此。”王磊说。王磊曾在天津学而思一分校担任过一年多的中学语文老师,并负责教师招聘工作。
语文学科补习学生少的现状造成了师资的匮乏。王磊感触最深的一件事,就是语文老师难招。去高校宣讲时,他常常费尽口舌,愿意来的却很少,实际的招聘标准也自然而然随之降低。
谈及大语文,机构都会对自家的师资做出保证。立思辰窦昕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大语文老师的选拔标准会比学校老师高。课外机构对老师的教学质量要求严格,同时老师还要有课堂表现力、亲和力。”
学而思大语文负责人李林曾表示,学而思全国的语文老师加起来有一千多人,“我们会去一些文科名校招应届生,比如说北大中文系、复旦中文历史系、人大中文系、北师大汉语言文学专业等。
但王磊透露,一些培训机构在招聘语文老师时,远远没有达到所宣传的重点率。不仅对老师的毕业院校不设限,而且基本不在乎老师所学的专业。在王磊提供的一份636人的招聘数据中,来自非重点院校的老师有353位,占比超过50%;录用的语文老师除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外,还有会计、市场营销、材料科学与工程等专业的毕业生。
“资历上没有什么大的限制,主要还是看面试的表现。”王磊总结道。
从数据来看,校外培训机构的语文老师,资历不尽人意。而对公立校来说,传统语文老师如何适应新的语文学科教学,也是一个挑战。新东方负责教师培训的董隆基老师告诉芥末堆,公立校的老师不缺乏学科知识,最缺的是如何把经验和知识的沉淀,通过一种更新、学员更易接受的形式呈现转化出来。
“公立校老师功底很深,但在讲授一些知识点或者是解题方式时,永远都是按照自己的经验来输出。即使讲了20年学,内容可能还是1.0版本内容的更新。而在现有的改革形势下,这一个三年和下一个三年的学生所要面对的东西,可能就完全不一样。”董隆基说。
换汤不换药的“大语文”课程
去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提出语文核心素养的概念,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靠单纯的灌输很难实现。因此对校内外的语文课程来说,改变才刚刚开始。
学而思语文前身“东学堂语文”的一份讲义显示,一堂课主要分为课堂导入、例文精讲、巩固精练、拓展阅读、趁热打铁等部分,内容不外乎文言文选段阅读、字句的翻译、文意的解析。
王磊告诉芥末堆,地方培训机构很多靠老师自己写教案,而由于师资水平的欠缺,语文学科的教案多为百度百科、搜狗百科内容的拼接,以文言文、古诗选段和练习题为主,缺少背景知识补充。
“这些内容和我以前高中上的语文课并没有什么不同。实际上,一些老师自己都不太懂,在网上搜搜资料也能给学生讲课。”王磊表示。
语文学科的测评体系与训练体系高度分离,教好语文绝不是靠刷题而已。窦昕举例说,学生如果一元二次方程错了,练十道就能做对;但是语文错了一道阅读理解,再练习十道也不敢保证不会再错。
大语文的概念火了后,机构纷纷入场。不仅只是传统语文学科简单升级的大语文,究竟教什么?怎么教?课程方面,现阶段各家都还处于试水阶段。
学而思的大语文是其第三代语文产品,除了传统语文教学与分级阅读体系外,还包括了素养微课、素质活动及人文游学。立思辰的课程则包括大语文主线产品,以及思晨写作和庖丁阅读辅线内容。新东方的大语文体系则以国学、文学、写作为核心。
李林在介绍学而思大语文课程时表示,无论是新东方、高思,还是学而思、诸葛学堂,主线基本都一样,只是大纲细节有所差异。
由于语文学科侧重沉淀积累的特性,大大小小的机构若仓促上马,课程就容易出现良莠不齐的现象。董隆基告诉芥末堆,“以前就接触过‘新阅读’这类概念,现在变成了‘大语文’,我觉得换汤不换药。机构换了一个外化的包装形式,对外界来说就比较吸睛。”
对一窝蜂涌起的大语文风潮,在公立校任教的胖胖老师(化名)并不看好。“大语文这个概念是培训机构提出来的,校内的说法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语文课很多人都能讲,但都讲不深。企业方面对大语文的理解太宽泛了,从而导致语文的学科属性被大大弱化。”
语文学科的养成,学校与机构任重道远
现行的语文学科改革是自上而下推行的,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并非无章可循。以高中语文教学为例,新课标把课程内容分为了18个学习任务群,“阅读”在其中被赋予了极高的重要性。任务群从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开始,囊括了跨媒介阅读、文学阅读、思辨性阅读、实用性阅读以及各类作品的研习环节。
胖胖老师认为,以往谈整本书阅读、新媒体教学阅读时,没有明确的标准;如今有了学科标准,就可以按部就班地在课堂内保证课时,课后再做其他布局。“三年的高中学习把这18个任务群完成,语文核心素养就能落实了。”
以“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任务群为例,上海有必修的语文教材和选修的拓展教材,新课标打破了这一藩篱,做到课内外的融合。对老师来说,过去是选修课的教学内容,现在上升到了阅读能力的培养上。
“教学方面其实校内已经比较完善了,课程、评估等各个模块都有规范化的文件,并基于学科素养展开了课程改革。比如说阅读,最缺的不是资源,而是能够配合这种标准的阅读平台,所以我们也希望公司能够开发一些教学工具类的东西。”胖胖老师说。
当前,技术对数学、英语等学科的辅助作用已经达到了较为成熟的地步,但是对语文学科的辅助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语文学科重视交流、强调表达,如讯飞听见等产品就应用到了课堂交流之中。此外,资料管理等环节对老师的信息素养提出了要求,因此许多语文老师也在探索非教学工具用于工作。
国内的教学对语文学科的技术属性缺乏认知,好像除了PPT就不用其他工具。理化生等学科可以打造实验室,文史政等学科往往就“靠边站”了。“实际上,语文学科也需要信息化,课堂上的实景记录以及文科大量的知识储备,需要进一步的梳理,用知识库对学科进行增值。”胖胖老师说。
培训机构的大语文产品与公立校对语文课改的理解,显得有些南辕北辙。无论如何强调培养语文核心素养,机构都很难绕开应试语文。董隆基认为,“大语文这个概念挺好,未来空间很大。但现阶段偏素质类的还不是刚需,应试才是。”
家长对应试提分的迫切需求,转化为了对培训机构的认可。相较而言,家长更愿意相信机构的老师。不过情况也在渐渐改变。“一线城市以前是提分为主,现在已经开始流行以语文素养为主的模式了。”窦昕告诉芥末堆。
但若把目光放到二三线城市,语文学科长久以来不受重视的现状,至今还未真正改变,更遑论“大语文”了。从一线城市刮起的大语文风,真正落地尚需时日。
整体课改的大背景,给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日前北京市教委公布的新高考方案表明,改革的方向是利用综合素质评价实现从“选分”到“选人”的突破。“如若地方不作出应对,无论是语文学科,还是在其他学科,地方的学生都可能会吃亏。”董隆基说。
无论是培训机构千呼万唤的大语文,还是新课改所提的核心学科素养,语文再也不是曾经的语文了。而在未来,这位新生儿将伴随着素质教育变革一起成长。胖胖老师表示,“语文学科一直在变化之中,没有标准的时期已经过去了。如果还只停留在过去学科培训的思路,就会被历史淘汰。”更多行业分析可以关注格子匠了解,每天都会给大家带来最新的行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