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机构退费政策,如何退费?
想要到培训机构上课,就必须先交费,之后机构才会帮忙安排上课。如果上课到一半觉得课程不合适,家长自然要退费了,那么,培训机构退费政策是怎样的呢?
最新的培训机构的退费政策要求是培训机构必须一次性退费。如果学员在课程开始前提出退费的,培训机构原则上在5个工作日内按原渠道退还所有费用,不能分期,必须一次性。学员如果在课程开始后提出退费要求的,在按照已完成课时的比例扣除相应的费用之后,剩余的费用原则上在15个工作日内一次性退还给消费者。
这并不是说,不管什么情况下只要退费就一定能成功退费的,因为后面还有一条,就是如果合同条款另有约定且不违反上述退费原则的话是不可以一次性退费的。
所以如果要退费,建议先根据培训合同中的退费条款与培训机构协商处理,看看是否能就退费问题已达成一致。如果协商不成,可寻求当地的部门帮助沟通协商。如果还是无法解决,那么只有依法诉讼这一条路了。所以,有了政策也不代表我们可以愉快的退费。
其实,大家对培训机构的退费争议的焦点并不在于能不能退费,而是退多少,怎么退。一些机构可能会要求扣除所谓的“服务费”“资料费”“报名费”等等;部分消费者会坚持要教育机构全额退款。达不成一致意见,僵持不下。
总体来说,退费金额的判断标准或者方法,实践中有三大类:
一是双方签署的教育培训合同明确约定,这主要出现在一些非常成熟的机构或者收费数额较高(保过)的机构中。这一类的约定如果不利于消费者也有可能被认定无效,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合同约定退费,不同企业的初衷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比如保过班,最典型,收费高,不通过即退费,对于考生来说也有一定的保证。实践中很多的“不过即退费”一般会设置两个条件,一是未通过拟参加的考试,二是课程出勤率达到一定标准,即考勤合格。这一类的约定,执行情况较好,退费也相对更容易。
部分机构为了提升知名度,吸引学生报名。合同可能约定签署之日起多少天内全额退款,正式开课之前全额退款。这一些规定,本身对于学生来说是好事。
还有一部分机构会为了明确权利义务,防止纠纷,控制退费率。将退费的具体规则和具体程序在教育培训合同中明确规定。其法律目的很明确,企图通过“意思表示真实”来治愈退费政策的不合规和限制消费者权利条款,从而从形式上看起来少退费或者不退费有理由,合法合规,为自己“不退费”或者“少退费”寻找一个可能的理由。
也有一些教育机构直接约定“概不退费”,不过这一类条款是无效的,如果我们要退费,依旧可以退费,一般来说如果不能协商,直接起诉即可。
总体来说,教育培训合同基本都属于格式条款。其中涉及的退费相关规则,肯定是有利于教育机构以及在线教育平台的,或者是营销的目的,或者是形式合规的要求,或者是企图通过协议达成形式上更有利于自身的退费规则。
合同约定的退费规则,如果存在限制退费的情况,消费者可以关注是否损害消费者权益,是否可能无效。
二是各省教育厅制定的教育机构退费管理办法,司法实践中,有部分法官是参照这一文件计算和认定退费金额。
各省一般都制定有自身的退费管理办法,比如育机构严重过程,教育机构必须全额退回全部费用及利息。判断和区别的关键在于教育机构存在严重过错。如果是学生方面的原因,但是该原因属于客观情况变化,无主观过错,退费的程度介乎中间。
三是法官自由裁量,一般就是扣除已经发生的培训费之后,将剩余的费用退还。法官还可能会根据公平原则,适当考虑双方的过错程度。
法官裁量主要是基于公平原则,扣除教育机构已经实际发生的培训费,将剩余的培训费返还学生。
只要我们合理的要求退费,一般正规的机构是会退给我们的,不肯退的机构大都是不正规的,或者说他们账户上已经没有资金了,就不想退费,这种情况,消费者唯有经过诉讼才可能拿到退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