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教委李永智:信息化教育是“给学生最适合的教育”
近日,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与好未来教育集团围绕“教育信息化2.0建设”签署战略合作。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李永智在讲话中透露出对教育信息化深层次的思考。
在李永智看来,教育信息化2.0和1.0主要区别在于,1.0之前强调的是设施的覆盖,而2.0要强调的是“育人为本”的信息化建设。
工业社会之初教育普及不够,有知识能力的工人不够,这种学校模式教育发挥着积极作用。在信息社会,社会发展和技术发展可以支持大规模“因材施教”了。
多知校长了解到,作为全国唯一的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上海,是中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风向标,目前正在研究制定上海市的教育信息化2.0发展计划。
根据李永智透露,与好未来合作,是想做两件事情:
第一件事,就是利用好未来的优质教育资源,在上海打造面向未来的信息化标杆学校——未来学校。这个学校,强调16个字:发掘潜质、激发兴趣、指导学习、成就价值。
第二件事,上海市教委和好未来将整合上海市以及好未来优秀教师的教育智慧,共同构建教育的“大脑”。希望让教师在生物智能的方向上发挥到极致,让机器在暴力智能计算上发挥到极致,形成一种完美的结合,赋能每一位教师,让不同水平的教师都有相应的能力提升。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李永智)
以下为李永智演讲全文(多知校长整理编辑):
教育信息化1.0强调的是设施覆盖,2.0强调育人为本的信息化建设
经过前期多次沟通,今天我们和好未来进行教育信息化2.0建设战略合作协议签约。我们坚信,教育信息化2.0战略协作协议是有实质内容的。
教育信息化发展到今天,大家都在问一个问题,教育信息化2.0和1.0有什么区别? 我认为,教育信息化2.0和1.0主要区别在于,1.0之前强调的是设施的覆盖,比如当时教育部“三通两平台”,“三高两全一大”等举措;而2.0要强调的是“育人为本”的信息化建设。
在这个过程中,教育信息化发展百花齐放,教育信息化需要方向,也需要理论支撑。
方向是什么?是育人为本,符合信息化社会建设的教育建构。
理论是什么?信息技术改变的是人和人、人和物之间的关系,通过改变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改变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通过改变人和物之间的关系,物联网通过改变人和物的关系,改变经济运行模式和经济运行规律。社会的政治结构、经济结构改变就对教育的改变提出了要求。
三百年前没有现在的学校体系,现代学校体系是基于三百年前工业社会的需要建立起来的。现代学校体系建立之后,学校像工厂,学生像产品,学校用同样的程序、标准、对学生进行大规模、同质化、批量化、程序化培养,不管这个孩子适合学什么,将来干什么,但现在所学的东西是一样的。
工业社会之初教育普及不够,有知识能力的工人不够,这种学校模式教育发挥着积极作用。在信息社会,社会发展和技术发展可以支持大规模“因材施教”了。
进入信息社会,对于现在的教育体系有一个问题值得大家思考。每个人大概16年到20年的基础教育。我们为什么最好的青春时光放在应试教育的坎坷征途中?这16到20年所学到的知识,回首来看,可能有超过一半甚至更多是根本用不到的,我们是按照工业社会将来可能用到,进行盲目的知识储备和堆积。在育人为本教育理念指导下,打破年级制、班级制,同质化、规模化培养模式。
这是当时工业社会教育体系、理念的问题。教育信息化2.0需要改造它、打破它,这是革命性的变化。革命从来不是请客吃饭、不是修修补补,而是要打破旧的、建立新的。打破旧的、建立新的,靠一家学校是做不到的。不只是公立学校,私立、民办学校,都不允许打破年级制、打破现有体系建设新的方式。
“信息化教育是给学生最适合的教育,未来教师和人工智能有望完美结合”
今天我的演讲题目是“未来教育的希望”。未来教育的希望是什么?在于今天我们坚定要做的两件事情。
第一件事,就是利用好未来的优质教育资源,在上海打造面向未来的信息化标杆学校——未来学校。在这个学校,我们强调16个字:发掘潜质、激发兴趣、指导学习、成就价值。我们用信息化手段,发现每一个孩子的天资,他喜欢什么,积累了什么,学习习惯是什么,形成学生的数字画像,提供最适合他的教育。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党的文件里讲“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而信息化教育是“给他最适合的教育”。任何一个孩子要学好一样东西,最重要的是感兴趣.我们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也无法教会一个不想学的学生,所以教育的过程中,激发兴趣是非常重要的,是教育规律的前提。
在推动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好未来在用信息化手段激发学生兴趣上,有非常好的经验和积累。例如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等,并模拟场景让孩子们对所学的东西感兴趣,对目标充满期待,从而激发他的学习兴趣。做到“指导学习、成就价值。”
指导学习是什么?在信息社会里,我们根据学生数字画像提供教学方案,并不是指定孩子适合学数学就学数学、适合搞体育就搞体育,而是指导,“张同学,你的数学有天姿,你适合学数学”,但当他说“我的兴趣在历史”,要尊重他的选择。
在学习过程中,孩子的学习习惯不一定是最好的,学习方式也不一定是最合适的,但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方式,为他们建构好的学习习惯和方式,这也是指导学习中的一部分。
成就价值是什么?没有目标就没有动力,没有目标也就没有快乐。在指导学习的基础之上,我们要告诉学生人生价值在哪里,指导他坚持和发挥自己的天资,保持自己的兴趣,在最有益于社会的领域里形成相对于自己的最高价值。
所以,建立未来学校时,教育信息化要以育人为本为目标,而实现目标,需要现代信息化技术和手段来支撑。
第二件事,上海市教委和好未来将整合上海市以及好未来优秀教师的教育智慧,共同构建教育的“大脑”。教育过程中,真正有创造性的东西在教师的大脑里。教师根据教材以及班级孩子的特点形成即时的方案,不是教案,而是教学方案。先讲习题还是先讲理论,怎样讲,重复几遍,这是一种智慧。教育信息化,做的就是涵盖手段、环境和评价各方面的智慧教育。
我们把教育信息化比作一个AI,一个机器人,如果没有大脑,它还叫机器人吗?所以我们关注的是,把好未来优秀教师和上海优秀教师的教育智慧,建构到人工智能的机器当中,不是机器替代教师,而是教师和人工智能的完美结合。
我们一致认为,机器永远替代不了教师,机器是通过暴力计算实现目标的,没有创新和智慧可言。机器是高技术、低维度,生物智能是高维度、低技术。《三体》说得比较形象,低维的东西永远无法展示高维的内涵,低维的东西永远替代不了高维,但高维也无法把低维全部替代。所以我们希望让教师在生物智能的方向上发挥到极致,让机器在暴力智能计算上发挥到极致,形成一种完美的结合,赋能每一位教师,让不同水平的教师都有相应的能力提升。
通过这种提升,我们可以提升和改善贫困地区教育,从而做到精准扶贫,解决教育均衡和教育公平的问题。
以这两个合作为支点,上海教委希望和好未来共建“面向未来的教育”,撬动未来教育的希望。
教育信息化迈入2.0时代,信息化技术与教育的结合能够让教育发展得更好。更多教育行业动态可以关注格子匠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