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是什么格式?要注意什么?
在线课程作为在线教育的核心资源,在数量上取得了可观的成绩,并有着传统课程无法比拟的优越性,那课程设计是什么格式?要注意什么?
(一)课程内容具有可实践性
如何实现课程内容的可实践性?首先,可以向学习者介绍与其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例,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以问题的形式导入课程,与学习者共同查阅、分析、讨论该案例,从而构建课程内容。其次,在课程开始之前,以任务的形式让学习者在论坛中与大家分享相关的经历与感悟,为学习者提供了回忆和分享自己经历并了解其他同伴经历的机会。此外,还可以创建在线同步或异步的讨论,使用讨论板、视频或音频向学习者介绍案例或分享故事,学习者在论坛、Blog或Wiki进行分析、讨论及反思;在线视频会议、聊天室或其他同步交互工具可以用于师生、生生间的即时交流。根据这一原则,在设计在线课程内容时,应充分考虑与学习者现实生活和经历密切相关的问题,使其能够产生共鸣,以激发和维持学习者的兴趣,并积极地参与问题的解决。
(二)课程资源具有可生成性
依托资源的在线课程学习是一个具有生命力、不断发展衍生的过程。因此,在线课程中所提供的资源也必须具有生成性,即在学习过程中的资源再生。在线课程中的生成性资源与传统意义上在教学前计划、安排并设定的预设性资源有所不同,它是指伴随课程教学活动的进行,课程参与者在完成学习活动时所形成的信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任何一次的发帖、日志、作业、答疑等都可能转化为课程的因素来源,帮助学习者实现课程目标。当前部分的在线课程资源都是由课程设计者按照自己的知识背景与经验图式进行建设的,内容更新、维护速度慢,甚至呈现出“一次性建设”的静态资源特性。然而,在线课程资源建设应更加符合学习者学的愿望而非教师教的愿望,与课程教学过程相匹配,而不是成为了不可弥补的“信息孤岛”,无法满足学习者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对新鲜教学资源的需求。
(三)简化课程内容
纵观国内外优质在线课程案例,都能够较好地讲解和简化课程内容、运用简单的文字形式表述,并配合图形/图像、动画等呈现学习内容要素之间的关系。对于课程内容的呈现方式,应遵循认知负荷理论,降低学习者的内在认知负荷。内在认知负荷与学习内容要素交互的复杂程度有关,当学习内容要素之间的联系较复杂,而学习者又未掌握信息加工所需要的相关图式时,就会出现较高的内在认知负荷。
(四)媒体与内容的有效结合
多媒体信息的呈现形式主要包括文本、图形/图像、视音频、动画等,在充分分析各类媒体信息特性的基础上,根据学习者、课程内容和课程目标,选择一种或多种媒体形式组合呈现课程资源。选择适当的媒体形式的组合呈现课程内容,有利于学习者对知识的建构。文字和图形/图像媒体形式组合来呈现课程内容,比只用文字媒体形式呈现课程内容更能有效地促进学习者的学习。通过文字和图片结合呈现的课程内容,学习者才能将知识形成一个模块,并建立起一定的脉络关系,真正实现意义建构。认知负荷理论的通道效应认为,同时利用视觉和听觉两个通道呈现信息,其学习效果和学习满意度要好于利用视觉或听觉单一通道呈现。所以在保证课程内容快速流畅呈现的基础上,尽可能同时采用视频、音频多种媒体形式呈现课程内容,但要尽量减少装饰性的冗余信息。设计优质的在线课程,应基于所要呈现的课程内容,选择适当的多种媒体形式,组合呈现课程内容,实现媒体与内容的有效结合。
(五)强调社会建构
在线课程内容应当与社会、自然相关的有现实性意义的信息相结合,并为学习者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习者为解决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而合作时,会不断地交流,共享解决问题的思路,不仅使学习者拓宽视野,学会多角度看问题,而且可以将学习同伴作为参照,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思路,并及时做出调整。
在线课程中,教师不仅要给予学习者课程资源,还应该为其提供相关知识的来源。格子匠是专注在线教育解决方案的技术服务商。旗下拥有格子匠线上教学平台、格子电子书、格子商学院等产品和服务,致力于为中小型教育培训机构、企业、老师等有教学资源者提供平台、社群、运营等一站式在线教育技术解决方案。想体验格子匠在线教育系统的朋友可以在官网首页申请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