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机构如何解决家长过度参与班级事情?
教培机构不仅仅有学生,还有老师,还有校长,还有家长。班级管理事宜也就不仅仅是“老师的工作”,还是学生的工作,家长的工作,校长的工作。家长对班级管理提出的建议,你可以理解成“干涉”老师工作,换一个角度想问题,也是“共营”班集体。家长过分参与班级事务该怎么办呢?
1 、观念转变:换位+反思,化干预为参与
社会对家庭教育越来越关注,家长们从埋头苦干忙事业中分出更多精力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其中,妈妈是热衷参与班级事务的一大人群,她们大部分没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但是有一颗全身心为孩子的心,有大把关注学校和班级的时间。
时常叫上几个家长喝茶聊天,可能因为不了解而误会老师的做法,聚众吐槽、发酵负能量,最后“联名上书”。在这样大时代背景下,对于家长的过分积极参与,我们首先应该冷静情绪,换位思考。
经常有家长打电话给老师提建议时,很多老师会不耐烦地想“真是多管闲事”,更有甚者,与家长发生口角冲突,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原本只是想提建议,后来发展成投诉老师。其实,心平气和地倾听,是对家长的尊重,是对学生的负责,是对自己的成长。
2、心态转变:理解+共情,化担心为放心
作家张晓风在《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里说:“学校啊,当我把我的孩子交给你,你保证给他怎样的教育?今天清晨,我交给你一个欢欣、诚实又颖悟的小男孩。多年以后,你将还我一个怎样的青年?”张晓风代表千千万万的家长发自心底的呼喊,这是一个母亲发自肺腑的担忧,对教育,对学校,对老师。
站在一个母亲的角度,我们应该理解她的担心。孩子可能会被托管班里的同伴影响性格,可能会被托管老师影响价值观,一切的不确定性让家长们分外担心,于是格外关心孩子,关注托管学校和老师。
因为老师对家长有同理心,家长觉得被理解,那么很多问题都会因为共情变得简单。理解家长的担心,如果是我,我也不愿意让我的孩子被一个没生过孩子、没有教育经验的大学生来教,但是我会愿意让一个真心疼爱我孩子的老师陪着她成长。
3、方式转变:沟通+合作,化配合为支持
传统的班级管理,给家长参与的机会很少,多数是老师有需要发通知,家长配合老师做事,在老师没有需要也不发布班级消息的时候,家长对孩子的情况一无所知。于是担心孩子的家长就会主动参与,成为老师眼中的“干涉政权”。我们可以试着转变工作方式,变被动问询为主动沟通,变被动配合为交流合作。
家长对学校对老师的了解多数出自于孩子之口,孩子的一面之词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家长对老师对学校的看法。努力让学生成为家校沟通的桥梁,让孩子成为学校的代言人。
运用多种方式加强家长对学校的了解,比如,每日在班级微信群发布班级新闻、定期打电话给家长汇报学生情况、每学期期末把班级日志装订成册发给家长、信息发布尽量做到全方面涉及。
优秀学生的背后可能有一个优秀的家长,有一套成熟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这些优秀家长的教育方法比书上的教育方法更有针对性,更适合孩子们。请优秀的家长给晚熟生的家长传经送宝,既是对晚熟生家长的指导和敦促,也是对优秀家长的肯定和鼓励,更是减轻老师工作压力的好办法。格子匠是专注在线教育解决方案的技术服务商。旗下拥有格子匠线上教学平台、格子电子书、格子商学院等产品和服务,致力于为中小型教育培训机构、企业、老师等有教学资源者提供平台、社群、运营等一站式在线教育技术解决方案。想体验格子匠在线教育系统的朋友欢迎大家到格子匠官网首页申请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