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教育产业怎么发展?
在这一次的疫情中,社会各界人员都做出了卓越贡献和巨大牺牲,首先当属医护人员,4万多名医护人员冒着生命危险奔向武汉,还有更多的医护人员坚守在全国各地的医院、病房,其次是各级领导干部、人民子弟兵、警察、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包括售货员、快递员等深入到每一个小区,冒着大雪、大雨,24小时坚守在工作岗位。对于他们,我们非常感激。
在应对疫情的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到一个特殊的群体,那就是企业,他们抓紧时间复工,生产了口罩、防护服等应急物资,生产了救护车、呼吸机等医疗设备,生产了我们的油盐酱醋等,当然,还有交通、物流等各行各业的人继续坚持工作,维持着社会的正常运转。
在线教育也是如此,尽管我们看到的主要是大中小学的老师们在努力掌握新技术,认真备课,精心辅导学生,但是背后企业确实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腾讯会议、阿里钉钉几乎扛住了直播教学技术支持的半壁江山,雨课堂“罩住”了清华(的在线教学),ClassIn“托住”了北大(的在线教学),还有CCTalk、乐教乐学、学乐云、睿易教育云等平台服务了广大中小学,学而思、编程猫、猿辅导等培训机构也为社会贡献了无数免费资源。
可是大家想一想,在这次在线教育大规模实验中,企业是否得到了相应的赞誉呢?你仔细想一想就会发现,相对于其他领域,我们对企业的态度有一些特殊。
一、要理性看待企业的价值
大家都知道,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一直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对于维持社会稳定、延续中华文明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所以长期以来我们似乎一直是“重农轻商”,因此我们对企业的态度一直有一些特殊。比如,只要说出“不法”两字,所有人都知道后面会接什么?
时代到了今天,农业当然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各种各样的企业已经成了国民经济的生力军、主力军,企业家的地位看起来也越来越高,但是我们对企业的看法呢?咱们就以几个主要的企业来看:先说BAT,百度,尽管大部分人每天开车回家都是靠的百度免费导航,但是你仔细看看网上帖子就可以看出大家对百度、对李彦宏的态度。阿里,尽管阿里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让天下没有买不到的货品了,但是我们对阿里真的很赞美吗?我想一两件假冒伪劣产品就可以让阿里痛苦不堪。
腾讯,早期的QQ给我们带来了多少回忆,现在的微信又让多少人加强了联系,每天的微信公众号文章让多少人受益,当前的腾讯会议又让多少学校能够按时上课,但是腾讯还不是一样经常被指责。再看老牌企业联想,尽管我们很多人每天在用联想生产的电脑,但是我们还是经常不屑的说:你看联想,当年如何如何,现在混成这样?目前看来,社会赞誉度最高的就是华为了,堪称民族企业的骄傲,任正非也给大家留下了自己拖行李、坐摆渡车的伟大形象,但是一起员工事件也能让全网几乎都在指责华为。
好了,再说说我比较熟悉的企业和高校的事情,尽管国家非常重视产学研发展,国家还发了多个文件鼓励事业单位人员可以创新创业,但是在高校,“企业”依然是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如果一个老师真的去办了一个公司,恐怕后面跟着的话就是“他还做学术吗?”再看产学研合作,现在教育部也在大规模推动产学研合作,但是在高校,更多的时候,是担心被个别企业害了,损害学校的名誉。总而言之,感觉和企业合作就意味着各种风险。当然,这些担忧确实也有道理,确实有个别企业不守规矩,可能会把学校带进沟里。
那有人就说了,既然和企业合作容易出问题,那咱们就别合作了,关起门来专心看书写文章好不好?关于这一点,我特别去了解了一下海外名校是怎么做的?后来发现他们似乎这方面比我们放得更开,比如斯坦福、MIT、伯克利等名校我认识的几位搞教育游戏的教授,我就发现他们设计的教育游戏看起来很专业,原来大都是和在企业在密切合作的,甚至好几位教授都有自己的公司。
就连香港,原来他们好像错过了高科技发展,现在也很重视,政府出资支持教授创业,我认识的一位港大教授每周有一天时间在办自己的公司。后来再仔细了解,才知道,他们这些高校一般对和企业合作有明确的规章制度,只要是遵守规章的合作,都是被积极支持和鼓励的。因为产学研良好合作意味着能够推动技术发展、社会发展、国家发展,反过来自然也能推动学校的发展。
其实啊,关于产学研合作,当前教育部在大力推动,众多高校也在朝这个方向努力中,我这里只是想强调,要知道我们骨子里可能有对企业的偏见,所有要理性看待企业的价值,要有效规范管理和企业的合作,要积极支持遵守规章制度的合作。只有让遵纪守法的企业可以更好的合作,才能让不良企业无路可走,否则就会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的结局。不过,这一块就不多谈了,我们回到在线教育企业的作用。
二、在线教育企业的作用和价值
前面已经讲了我们和企业的关系,总之,企业不是我们的“敌人”,要想推进在线教育发展依靠产学研协同发展,没有企业的支持是不可能的。在教育部2011年颁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中就有13次提到了企业,其中鼓励企业投入数字教育资源建设、提供个性化服务;积极吸引企业参与教育信息化建设,引导产学研用结合,推动企业技术创新,促进形成一批支持教育信息化健康发展、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骨干企业;营造开放灵活的合作环境,推动校企之间、区域之间、企业之间广泛合作。
2019年,教育部等十一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在线教育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在线教育机构,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除了这两个标志性文件以外,在多年的《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中,均有提及“政府主导、企业参与”,鼓励学校购买企业的服务。
一以贯之的政策,促进社会大量资本涌向在线教育领域,一些企业采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为在线教育提供了良好的产品。在作业题库、青少年编程、智能批改等方面都培养出了头部企业,他们的产品或提供技术、或提供补充性课程解决方案、或提供内容服务,深受广大学校和教师的欢迎,可以说,如果没有这些年企业的参与,中国的教育信息化不会发展得这么快,也就不会有类似于举办“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向国际传播中国教育信息化经验的故事,也无法扛住这次史无前例的大规模在线教育行动。
另一方面,在线教育企业是我国教育社会治理不可或缺的成员。随着近年来的高速发展,在线教育也成为我国数字经济的重要力量,有关机构估计,在线教育市场规模超过2000亿,其服务的群体基数大、趋于稳定,有望持续上升;另外,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调研,截止到2019年6月,我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超过2.6亿人,覆盖所有性质的网民群体,可以说,不管是正规教育还是非正式教育,学历教育还是非学历教育,在线教育企业服务的人员众多,其传播的内容、服务的模式、意识形态会对人产生重要的影响,直接影响国家的教育社会治理,而提供在线教育服务的企业正是参与并践行教育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治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成员。
这次疫情,是对全中国教育信息化的一次大考,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要求提出以后,广大在线教育企业纷纷行动,很多企业自发在“疫情防控”期间提供免费服务,为支持边远山区的网络,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运营商攻坚克难,在千里冰封、万丈高原支起了“铁塔”,为边远地区送去了网络;还有的企业为支持瞬间并发的带宽和计算需求,临时新增、调度全国的服务器,保障教育教学期间的带宽;为支持“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教育部和工信部协调百度、阿里、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网宿、华为等企业全面提供技术保障,协调出7000个服务器,90T带宽。一个多月以来,各地的在线教学逐渐步入正轨,刚开始“翻车”的现象也慢慢消失了。
由此看来,不管是教育信息化的常态发展,还是这种超大规模的应急支撑,都离不开教育信息化企业的参与,一些企业也在这个过程中成长起来,实现了自己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三、在线教育产业怎么发展
对于在线教育产业未来的发展,其实我不是研究管理学的,也没有实际管理企业的经验,不过我在最近出版的《未来教育重塑研究》中面向教育信息化谈过一些,我觉得对在线教育产业发展也有意义,所以这里提出来给大家参考:
(一)成立一个大型国有企业“中教育”
如果我们认为教育很重要,教育大数据很重要的话,国家或许可以成立一个或多个类似于中移动、中石化的大型国有企业(比如简称“中教育”),让它们统筹整个教育信息化的基础结构和基本功能,这就好比修好全国的高速公路和高铁一样。至少在基础教育领域,每位学生不管转学到哪里,这个平台都可以给他提供学习支持,都可以记录他提交的各种作业和文档,若干年后还可以回来看看。
这个问题其实挺重要的,大家想一想,如果有一个平台可以记录你从小到大做过的所有题目、写的所有作文,先不说在评价方面的价值,就是自己老了回去看看也很有意义啊,可是你觉得这些东西交给谁保管你放心呢?所以,我还是建议国家一定要成立一个或几个“中教育”类的大型国有企业,专门运营这样的全国平台。
当然,这个国有企业也不是要包打天下,它只是做最基础最根本的工作,其他应用和服务还是交由各家企业完成。另外,这个国有企业的技术运维等也可以由其他企业来提供。
对于其他企业和这个国有大型企业的关系,就像路、车和货一样,国家提供公路、铁路和高铁等事关全局的基础资源,其他企业可以提供各种各样的车辆以及各种各样的货物。
(二)建立“国家基本资源库”
我有一次听一位医学专家讲课,他提到“国家基本药品库(大概意思)”的概念,他建议将青霉素等一些常用药品纳入国家基本药品库,对于这些药品,任何人来医院求医,需要用就直接用,由国家买单,就像孩子打的疫苗一样。受这个观点启发,我们或许可以建立“国家基本资源库”,就是说所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会用到的最基本的教学资源,可以放在这个国有企业网上,任何人随时随地可以免登录免费方便地使用,就像所有的孩子都可以免费打疫苗一样,真正地实现“数字教育资源”作为“基本公共服务”的功能。
对于国家基本资源的来源,一方面可以是教材的配套资源,可以要求出版社提交纸质教材的同时必须同时提交优秀的电子教材和相关资源;另一方面可以是国家基金特别支持开发的资源,或者国家出资购买的资源。这次“疫情防控”期间,教育部协同有关省份,免费开放了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资源和电子教材,依托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供全国师生自主选用,高等教育方面,教育部已组织22个在线课程平台免费开放在线课程2.4万余门,希望这些课程能够作为国家基础资源疫情后也能供师生选用。
当然,可能也有人会问,具体到每一个企业,究竟该怎么发展呢?
四、在线教育企业怎么办
其实这些年经常有教育信息化企业的人士来找聊天,有人经常苦闷于互联网教育看起来红红火火,但是怎么就找不到盈利模式呢?我总是告诉他们:
第一,“真的有用就真的有用”。
如果你的产品和服务对校长、教师、学生和家长用处不大,而只是想融资上市圈钱,最终一定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当然有人总相信自己会是击鼓传花中间的一环,那就没有办法了。
我们就以作业类产品为例,其实我10多年前就听说韩国一个企业服务了几千所学校,帮老师给孩子出作业题,评作业。我当时就觉得特别好,因为我感觉作业服务是学校教育中最适合由企业来协助的环节,这就好比做饭,人们一般都喜欢炒菜,但是不一定喜欢切菜和洗碗。对于讲课,大部分老师还是很有成就感的,所以你说要视频课件替代他讲课,先不说质量好坏,教师本身就不太愿意,但是你如果告诉老师,每天只是帮他给孩子们布置作业,批改作业,我想老师们应该是很拥护的。
而且,我们天天说要实现个性化自适应学习,布置个性化作业就是其中一个相对最容易做的个性化学习环节,可是你想想,要给每一个孩子布置不同的作业,不依靠企业提供的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只靠老师有可能吗?不是老师不敬业不勤奋,老师布置不过来。
当然,很多人其实也看到了在线作业服务的价值,之前也有很多企业在做作业产品,但是大都境况不是十分好,我自己感觉,或许是因为他们被资本绑架了,忙着扩大用户数,而没有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个性化自适应”作业上来,结果虽然看着使用人数挺多,但是基础不扎实,得不到学校师生的真正认可,因此很难可持续化发展。
第二,“少谈概念,多解决问题”。
之前,一位教授就讲过,教育领域那么多真实的问题,你们不去解决,净研究没用的东西。他的话自然有点儿偏颇,但是我确实也有一点儿类似感受,比如前些年我在学院负责行政、培训和信息化工作,实际面临许多问题,我特别希望用信息技术打造线上线下混合学习空间,打造学院无纸化办公系统,但是做起来很难,因为很难找到合适的产品和服务。
这一点不仅要求企业认真研究学校、师生的需要,其实也要求我们教育技术研究者乃至教育研究者好好想想,究竟什么是最重要的研究问题?
第三,“研究能做多深,企业就能走多远”。
每次谈到这里,企业人士就笑,说尚老师是希望我们支持你吧。其实也不是,当一个企业做到一定地步的时候,一定需要加大研究力度,否则后继乏力,会找不到方向。这或许也是阿里成立达摩院、罗汉堂的原因吧。
当然,对于类似于阿里、腾讯这样的大企业,可以自己成立专门的研究结构。但是对于一般的企业来说,可能还是要和高校、科研院所等专门研究结构合作。就以设计教育产品为例:一般而言,设计教育产品主要有三股力量:一是一线教师,他们设计的产品可能更贴合实际需求,但是在技术方面可能缺乏。事实上大部分一线教师最重要的是使用现成的教育产品开展教学,不需要人人都去设计产品;
二是高校等研究机构,这些机构可能也会开发一些教育软件类产品,但是由于高校注重“创新”的基因,推出的很多东西虽然有创新性,但是可能不稳定、不成熟,应用起来用户体验可能并不好;三是企业,因为企业的基本属性要求,促使企业要把产品的做得比较稳定和标准化,并提供良好的售后服务。所以最理想的方式就是高校和一线教师合作推出“原型”产品,由企业去产品化。
结语:产学研合作,推动在线教育可持续发展
以上就是我对在线教育企业发展的一点儿小建议,因为我自己不是专门做产业研究的,也不懂管理学研究,只是从实际需要提了一点儿建议,仅供大家参考。不过,我衷心希望所有的企业都能规规矩矩、光光明明、坦坦荡荡的做事情,都能蓬勃发展。产业、研究机构和学校能够达成良好的产学研合作,产学研能良性发展,在线教育可持续发展才有希望。
最后还是祝疫情早日结束,好让所有的企业都能复工复产,好让产学研合作继续快速发展。格子匠是专注在线教育解决方案的技术服务商。旗下拥有格子匠线上教学平台、格子电子书、格子商学院等产品和服务,致力于为中小型教育培训机构、企业、老师等有教学资源者提供平台、社群、运营等一站式在线教育技术解决方案。想体验格子匠在线教育系统的朋友可以在官网首页申请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