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作为一种新兴的课堂形式,翻转课堂在实际应用中能够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出充分的尊重,对培养高中生自学能力、提问能力和解决语文问题的能力具有积极作用。小编以《秋水》为例,为大家介绍语文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一、 课前准备
(一)教学分析
1. 教材和教学对象分析
《秋水》是苏教版语文必修3教材中的最后一篇文言文,因高一年级的学生已有了近一年文言文学习的基础,故作为一篇自读课文,较适合进行“翻转”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秋水》的寓意;
(2)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文言文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利用工具书疏通文意,总结翻译方法,并学会知识的迁移;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初步了解庄子及其思想,探究庄子寓言的特征。
3. 教学方法
首先,学生通过观看事先录好的视频,对课文进行预习,并自主完成相关思考题;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最后小组派出代表展示本小组研究成果,其他同学进行评价,教师负责观点提炼和问题解答。
(二)录制视频
首先,我搜集相关资料,将授课内容制作成课件,力求生动形象、图文并茂;接着将课件配上讲解,录成视频。在视频中,从庄子的生平到思想,从作品特色到后人评价,我都做介绍。视频的时长为12分钟,较全面地呈现了教学内容。
(三)编写助学案
助学案是配合视频使用的,目的是使学生对课文的主干知识有较深刻的理解。由于这是必修3最后一篇自读课文,所以我希望学生能运用学过的文言知识解决文本中出现的问题。在助学案中,我还特意向学生们推荐了鲍鹏山的《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让学生全方位地了解庄子。
二、 课堂学习
1. 知识回顾
首先,给学生2分钟时间,以小组为单位,就助学案中的“知识回顾,迁移拓展”进行讨论,然后各组推选出一位同学做代表,展示小组讨论的成果。学生们通过观看视频和学习助学案,预习得比较充分,在课堂上能勇于展示自己的观点、各抒己见。其中,有两个小组对“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中“少”的读音进行了激烈的争辩,通过争辩,学生们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句中的“少”应解释为“认为……少”,属于意动用法,所以应该读成上声。通过展示和分享,同学们还对宾语前置句、被动句、定语后置句等句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更准确的把握。
2. 自主质疑
翻转课堂应以学生提出的问题为主体展开教学,在助学案中,我设置了“预习本文之后,你还有什么疑问”的环节,将学生的问题收集起来,经过整理,归纳出三个具有共性的问题留待课堂上讨论:①河伯为什么会“望洋向若而叹”? ②文章写作特色?③本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这三个问题涵盖了课文中的三个知识点,分别涉及到文章内容理解、写作手法及情感态度,便于课堂讨论的展开。
3. 合作学习
在翻转课堂中,学生是课堂任务的执行者和研究者,教师应该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将时间和空间充分地交还给学生。由组长牵头,对三个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甚至辩驳,由组长负责将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记录和整理。在小组发言环节,学生们表现积极,很有见地。如在探讨“文章的写作特色是什么”的问题时,第5小组通过集思广议,一下子就说出了“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想象丰富,善用比喻,寓言富有创造性,善用对比”等结论。学生是翻转课堂的主角,他们才情四溢的表现给了教师很多启示!
4. 归纳总结
课文借助气魄雄伟的黄河、无边无际的北海和有喜有叹、逼真传神的河伯等生动而传神的形象,来表达深微玄奥的哲学道理。我们需要以这篇课文作为起点,花更多的时间和耐力去感受庄子及其作品的魅力。
三、 课后反思
初次尝试翻转课堂,还有许多地方不够成熟,但我还是感触良多。翻转课堂的实质在于思维模式的创新,通过这一形式,转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延伸了学生的学习空间。
以上就是格子匠为大家整理的语文翻转课堂教学案例,目前,国内外的普遍看法是,翻转课堂比较适合理科教学,因为理科的知识点比较明确,教师也能比较轻松地将知识制作成视频,供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
格子匠专注于帮助有教学资源的机构和个人搭建知识店铺,我们可以:借助移动端大力推广宣传,完成吸粉和凝聚粉丝;更好更快地链接学员,不用3秒钟的超级支付体验,更强大的课程变现能力;通过学习提醒功能、激励式、班级排名、积分等黏住学员,更好的服务学员;支付无缝对接公众号、小程序、PC,占据流量入口;实现多个展示平台,一个后台数据管理中心;经济实惠的合作方案,超低门槛体验合作方式;直播+录播的双管齐下,学员体验更加丰富。想体验格子匠在线教育系统的朋友可以在官网首页申请试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