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课程如何实现自我突破?
一个学校的巨大财富之一:在于这所学校具有多样化且不断发展的课程。课程的深度、广度以及适切度正是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与共同能力基础的重要支撑。故而,学校课程建设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更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环节。
然而,当我们跳跃到广阔的互联网环境,对于学习者来说,一个有趣的现象发生了。
网络上拥有大量的课程,它们的形式各异,有图文形式的课程、有视频或音频的课程、也有问答形式的课程等等。这些多样化的课程,有的面对广泛的受众群体,有的面对小众细分领域,有的极其“优质”,有的“滥竽充数”。
我们很难说这些课程不够多,不多样化,不个性化。那么,这些大量的课程能否满足学习者自我成长的需求呢?
情境一:课程优,但无法学
现在人工智能特别火爆,无论有没有虚火,但是懂得深度学习,神经网络,图像识别,自然语言识别等的高级人工智能从业人员,年薪基本都在50-200万。网络上有不少人工智能的高级课程,像Google开放的一系列人工智能课程,甚至都是免费的。可是,我们面对这些课程是可以学习,还是只能大眼瞪小眼呢?
退一步,创建一个网站已经不是什么难事,网络上创建网站教程,每一门计算机语言的在线课程都非常丰富。可是,这些大量的课程,对大多数没有基础的人来说,要么难以入门,要么入门一阶段后立马进入瓶颈期,根本无法自主或与团队合作,完整地创建自己设想中的网站。
结论:不是没有优质的课程,而是缺乏不断进阶的课程序列,以及学习者未必具备前期的基础与学习准备。
情境二:课程多,但难以选
在线课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正在变得层次丰富。无论是知识付费激增了课程的多样性,还是大规模开放课程与小规模私播课,亦或是各类分享平台与垂直领域的课程网站,都让在线课程的品类繁多。
在市场经济上的商品,往往会因为物品的稀奇而赋予更高的价格。从而,人们也通过商品的价格高低反过来判断商品的优劣程度。这不一定绝对正确,但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参考系。但是,贵的课程就一定好吗?免费的课程就不好吗?在知识产品的课程维度上,可能未必如此。甚至价格有的时候还是一个反向的参考系。
如何辨识自己适合的课程,如何选择对自己认知有帮助的课程,如何跳出课程形式真正选对课程,如何不被课程讲授者的“表演”所迷糊,成为了一个在线课程“极度丰富”的背景下,作为学习者不得不追问的话题。
结论:不是没有对应的课程,而是缺乏领域内系统思维对话的课程服务,以及学习者辨识与选择的能力。
进一步,综合两个情境,我们可以用两个维度(有、无)(优、劣),区分出四个区间。
然后,我们推测这四个区间的不同转化,以及转化过程中,学习者的情绪与状态。
从无到有,需要发现;从劣到优,带来惊喜
进一步从有再到优,需要辨识;从优再到有,需要重组
如果能沉浸在“有优”的空间里学习,带来进阶的成就感;如果退回无劣的空间里,出现迷茫的停止。
从这样一张图我们也会更好地洞见,其实在线课程,线下课程,校内教育,校外教育存在不同的着力点和互补空间。
在线课程往往更容易给我们带来“发现”新领域的欣喜,看见高一级优质的“惊喜”。但是,如何系统性地提升辨识力,具备重组力,更需要深度的学习体验、学习规划、学习实践与学习反思。这方面目前仍然是学校教育与基于工作场所的学习所具备的时空优势。当然,这里面虽有差异却绝无禁地。
随着社会、文化、技术的变迁,一个人所从事的领域或职业一生不变,已经不太可能。保有不断学习的素养,是教育的核心所在。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学习方式,不忽视新的学习空间,极其更进一步的融合方式,是这一代人的挑战,也是新时代赋予教育者创造的可能性。
愿我们都在不断进阶中收获成长的喜悦,也为学习者创造一个更好的教育生态。更多在线教育有关的内容可以访问格子匠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