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教育的难点有哪些?
不可否认互联网技术与教育培训的结合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但是互联网教育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暴露出了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互联网教育的难点有哪些?
一是培训内容、考核方法脱离实际教学需求。
教育信息化在强调应将信息与信息技术在整个教育领域和教育部门中应用与推广的同时, 必须把重点放在教学领域 的应用与推广。不抓住这个重点,教育信息化就会本末倒置,就会迷失方向,就不会取得显著成效。
教师是教学计划的制定者,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实施者、监督者和评价者,处于教学的主导地位。如果教师缺乏将信息技术与教学进行深度整合的能力和积极性,无论多么优秀和丰富的互联网教育设备、产品、内容都无法形成广泛的、常态化的应用,互联网教育市场就缺乏成长的土壤和繁荣的基础。
二是重视学生轻视教师,无法有效融入教育体系。
互联网教育企业的做法相当于绕过教师,在教师主导的教学活动之外为学生重新提供一套学习体系,争夺学生的学习时间。但是由于学生的学习具有高度的计划性,时间紧、任务重,以教师为主导的学习任务已经占满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学生既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在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之外在网络系统和平台上学习另一套知识体系。这就导致互联网教育企业的产品无法有效融入学生的同步学习,无法大量吸引、留存用户,无法达成高频使用的预期,很难建立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
三是知识服务无法满足个性化需求,缺乏有效性。
首先缺乏优质内容。K12阶段的学习具有高度计划性,时间紧任务重,对错误内容的容忍度很低,对获取内容的效率要求很高,希望内容所得即所需。互联网上通过UGC生成的内容汗牛充栋、良莠不齐,需要教师和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甄选,无法满足教学和学习需求。
其次,缺乏技术支撑。目前我国有200多家出版社出版K12阶段的教材,教材版本众多,学生手中不同学科的教材往往由不同的出版社出版,而且不同班级和学校的教学进度不同,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也不同,情况千差万别。在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尚未在教育领域成熟应用的情况下,互联网教育企业绕开教师依托自身给学生提供的知识服务很难与学生的需求精准匹配,无法满足个性化学习的需求,无法解决痛点问题。
以上就是格子匠为大家整理的互联网教育的三大难点,学习是极其个性化的,由于缺乏优质内容和技术支撑,无法满足个性化需求,使得很多知识服务有名无实,对用户缺乏黏性,很难留存用户,无法有效建立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