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网课设计怎么备课?如何备好课?
网课想要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能够认真上课,那么老师的备课就非常重要,数学网课也不例外。而数学往往是枯燥的,想要让学生在网课中能够去理解并感兴趣,更需要教师认真设计备课了。
一、新授课要“用教材教”,不要“照本宣科”
数学新授课通常都有教材作为支持,且不提那些以所谓“习题单式导学案”推进学程的“离开教材搞教学”的教学乱象,有些老师在备课的时候,以为教材是“神圣不可侵犯”,对教材缺少研究,常常是“照本宣科”。
举例来说,有些初中数学教材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第1节安排的是“有序数对”,而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已学过相关内容,但不少老师就“照本宣科”,继续在知识付费平台的数学网课中用1个课时跟学生再学一遍小学内容,这种教学内容对于多数学生来说是浪费时间,自然学生也学不进去,因为他们已经学了一遍了在学也不感兴趣。
再比如,有些教材“数的开方”第1课时安排实际问题引出算术平方根,第2课时再研究平方根.然而从深刻理解平方根这一概念的前后逻辑联系来看,基于乘方、开方互为逆运算引出一个正数的两个平方根(互为相反数),再将其中一个正的平方根定义为算术平方根(与小学阶段的算术数存在某种一致性),这种重组教材内容的做法在很多课例文献中都有实践。
但是还是很多老师停留在“照本宣科”的层次,不愿意重组教材。就目前初中教学现状来看,要更加重视“数学现实”(相对于“生活现实”)引出新知的情境创设.比如,上面提及的平方根的引入,可以从平方的逆运算自然而然的引出新知;再比如,三角形内角和的新知引出,可以画出一个三角形后,引导学生从边之间的数量关系、角之间的数量关系来研究,引出三个内角和为180°,并进一步推理证明。
不一定像有些教材上用剪拼三角形的方法得出猜想(事实上,这种剪拼验证的方法学生在小学都进行过操作与训练),可以看出,引出新知、驱动学程的教学设计关键还在于“发挥数学知识内部力量”。
二、习题课要“精选改编”,不要“复制粘贴”
通常在一个重要的数学概念或性质定理教学之后,数学网课不会安排太多的例习题进行训练、巩固,但是教辅资料上会迎合“教学实际”,选编大量的课时练习进行训练,或者老师从一些资料网站、题库中下载组题,简单“复制粘贴”之后,就可重组出一份习题课的讲义,发给给学生“刷题”,再跟进讲评。
由于这些习题课的“学材”并没有经过备课老师的深度打磨与研发,所以选题往往注重“形似”,有些习题还会出现超标、超进度之嫌,还有些习题虽然问题背景符合本课习题训练的内容,但是解决或突破问题的真正难点却是其他章节的“关键一步”,这种现象属于选题的“内容效度”偏差,应该通过集体备课将其删减或改编。
因此,老师在备课时要对每道习题的功能特点、内容效度就需要有精准而深入的理解,选题标准就会从“形似走向神似”。而在题组呈现时,在每个题组下通常都需要以一个总的题干来统领后续小问的设计与生长,有利于学生聚焦于一个问题下进行全面而深入的探究,这也是“从习题教学走向问题教学”的一种积极实践。
数学的教学对老师来说非常重要,如何让学生认真听课,并能够将课堂的知识消化,非常考验老师的教学能力。而备课往往是最能反映出老师的教学能力的地方,因此老师在备课的时候千万不要马虎。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