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付费发展历程你了解吗?
如今知识付费这四个字变成了热门话题,许多业界的观察报道将它与分答、在行、逻辑思维、喜马拉雅等平台推出的付费产品作比较,豆瓣时间也在主页上将自己的产品界定为“内容付费产品”。当越来越多的平台推出知识付费产品时,我们不由会问一句:知识付费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的?今天格子匠就与大家一起看看知识付费发展历程!
起源:可追溯到百科的时代
纵观当前的付费阅读产品,有相当一部分都被界定为是“知识”付费。在易观智库发布的《中国知识付费行业发展白皮书2016》中,将“知识”的起源追溯到了百度百科时代,称百度、搜狗、360等平台推出的百科知识是最早期的知识共享平台,由网民互助互利,对于特定问题做出回答。接下来,由参与者自发形成的知识共享社区则更进一步,通过跟帖的方式,对特定问题进行讨论,信息之间形成互动更迭。
这样的“知识”更接近于学界所称的“用户创造内容”,随着网络兴起,用户将自己原创的内容展示、发布出来,并供给其他用户使用。基于网络社区、博客、播客等UGC形式的发展,一种以分享为核心的经济模式也逐渐形成。
发展:小范围付费的兴起到打赏模式的普及
2011年至2015年,是知识分享的小范围付费时期。2011年,豆丁网推出付费阅读产品;2013年,罗缉思维开始招募付费会员;2014年微博开通打赏功能、豆瓣阅读开启付费专栏;2015年微信推出赞赏功能……免费的知识分享进入到知识分享经济的萌芽阶段。这一阶段,打赏、赞赏尚属于小规模的、随机的个体行为。
当下:知识付费经济进入井喷阶段
2016年被很多人称为“知识变现元年”,2017年姗姗来迟的豆瓣时间推出了首个栏目《醒来——北岛和朋友们的诗歌课》,其雏形来自北岛编选的《给孩子们的诗》。
从知识免费到付费,人们能如此自然、快速地过渡。定价取决于需求,不取决于成本。这是观念的切换。在消费观念的变化下,买所谓知识就能成立。在互联网时代,知识已经变得更受重视,好的知识越来越值钱。搜狐网的评论认为,“为知识买单”是对知识的尊重,有助于知识产权的保护,而保护了知识产权,又会推动万众创新,形成良性循环。
以上就是格子匠对知识付费发展历程的介绍,这些年知识付费内容形式一直在发生变化,从免费索取内容到之打赏,再到知识付费。那知识付费接下来又会往哪里走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格子匠新一代在线教育解决方案,可以帮助有教育资源的企业和个人搭建一套基于移动端独立部署的在线教育平台,一站式解决推广传播、课程变现、时空限制、学员运营、升级门槛高五大痛点。想体验格子匠在线教育系统的朋友可以在官网首页申请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