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教育线上线下融合顺利,总体呈螺旋式上升
1400多所高校,上百万名教师,在110多个在线平台上,共开设了上百万门在线课程,1200多万门次。全国1770多万名大学生,23亿人次在线学习。这一连串数字是对刚刚结束的上一学期,我国高等教育在线教与学的描述。
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兼威海校区校长徐晓飞教授认为,应对疫情加速了高校广泛采用在线教学的进程,给在线教学带来了发展之“机”,改变了教师的“教”、学生的“学”、高校的“管”和高等教育形态,这些给在线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7月14日,国家发改委等十三部门发布一项意见,提出“大力发展融合化在线教育。构建线上线下教育常态化融合发展机制,形成良性互动格局”。
疫情之中的在线教育有哪些经验与教训?对未来疫情后的高等教育和教学改革有哪些启示?7月18日-19日,“未来计算机教育峰会”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召开,总结了在线教育实践的点点滴滴,同时也面向未来,探讨在线教育的地位和作用,线上线下教育如何优势互补。
教学细节充分准备 万一的万一有补救
万一系统崩溃了怎么办?马上启动备用系统,通过微信群通知学生;
万一停电怎么办?笔记本电脑充好电,开启手机热点,备好充电宝;
万一计算机坏了怎么办?PPT事先发给助教,由助教播PPT。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马少平2月17日,顺利上完第一堂在线课后,觉得总算放松下来,他写的总结《万一的万一》,列了十几条在线课堂会出现的特殊情况以及对策。
“确定了教学方案后,又为很多不确定的事情担忧,好几次在睡眠中被噩梦惊醒。”马少平教授精益求精做了充分的教学准备,利用两台电脑、两部手机,顺利成了“主播”。
清华大学武永卫教授在计算机系主管教学,他有一个长长的清单,是从2月1日确定在线授课到2月17全面开课期间,学校和系里做的各种准备工作,包括教师培训,开放各类会议系统,让大家以教师和学生不同身份体验,提供网上教学的行为规范、知识产权相关说明等等。
“每天都有任务也是给老师信号,这个学期应该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做这件事。”武永卫介绍,所有的直播平台,系里都组织人员进行评测,把优缺点都总结出来提供给所有老师,并让老师以教师和学生身份,对所开设课程进行全程内测和实测。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2020年春季学期100多门课程采用在线教学的方式进行,从第一周开始100%的到课率,到14个教学周快结束时的85%,平均到课率是92.33%。“教学效果我们自认为满意,反馈也比较好,我认为这是我做教学主管6年以来,对教学质量提升最有效最有意义的一个学期。”但武永卫也有不满意的地方,“到课率仅是学生进入课堂的数字,他们的脑袋和眼睛是不是在课堂里,这些并没有测量到。”
线上考试,也有很多细致的规定,比如,采用双机位监考、录屏等措施,但是有很多不同于线下考试的情况,例如如果学生不自觉地在考试中接了快递的电话,就算是违纪了。因此有些老师给学生写的考试指南长达10页,期中考试总结大概写了6页,“老师都在做各种各样的尝试中,有些尝试不见得有效,但尝试本身就有价值。”
很多辅助教学成果也应运而生:对简答题的自动批改程序;对某门课程研发的学习平台等。《离散数学》的老师建了个平台,让同学们自己上传遇到的难题,把知识点学习路径都分享出来,成为这门课程专有的集体互动平台。
“教与学新形态,催生了老师们对教学的投入,提升了教学质量,也提升了教学的自信。”武永卫认为,在线教学是一个有机整体,需要协调整个学期的课程和资源,更高质量完成学生培养任务,线下线上都有短板和优势,线上线下教学会相互补充螺旋式上升。
未来在线教育不能只是“课堂搬家”
杨宗凯教授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长,教育部高校教学信息化与教学方法创新指导委员会(简称教指委)主任委员,他介绍了教指委近期所做高校在线教学情况的调研结果。
疫情期间,我国高校在线教学的基本形态大致分为四类:第一是MOOC,接近38%,其次是录播教学占到37%,另外就是直播教学和远程指导教学。还有部分老师进行了MOOC加课堂翻转等创新性教学。只有不到6%教师对在线教学持有完全否定态度,绝大部分老师肯定了在线教学的效果。
调研发现,在2月份刚开学时,很多老师信心不足,但到了4月份再统计的时候,80%的老师有了信心,“一次性的对老师进行了培训,建立了在线教学的信心,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他回顾了开放教育的发展过程。2008年,两位加拿大学者提出MOOC这个概念,今年的全球疫情为其提供了一次发展机遇,无论是课程种类还是学习人数都大规模增加。MOOC也促进了我国高校的开放。
不过,对比欧美发达国家MOOC的现状,他认为在线教育,应该成为我们正规学历教育的有效组成部分。因为一些国家MOOC开始真正与学历教育进行挂钩,而我们目前MOOC基本上就是课程,与学历教育、学位教育联系不紧密。
他介绍了美国佐治亚理工大学在线硕士课程,97%的学生认为非常有价值,学费低、效果好,学生也是真正想学的人。
此外,对于整个高校在线教育,他认为,还需要学习质量、过程质量的监管,这个很重要,但现在还是缺乏的。
“疫情之后,高等教育的在线教育必定受到进一步重视,线上线下结合必定成为常态。”他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正在推进“四个双”:双空间,一个物理空间,一个网络空间,就是线上线下;双院,书院加学院教育,第一课堂跟第二课堂全部打通;双证,一个是毕业证记录的成绩,再提供一个能力证书,这个能力证书是基于区块链的,因为以后企业对能力证书会比对学位证书更加关注。
再一个就是双师,两个老师,一个是学校的任课老师,一个是AI教师。杨宗凯介绍计算机学院在C语言这本课上,由于选课的学生多,已经尝试AI辅助教学,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这是一种规模化创新教育,提供规模化的个性化教育。
杨宗凯认为,教师的在线学习能力、教学能力要提高,目前不管是用MOOC还是直播教学,特别是直播教学,基本上还都是属于线下教学搬到线上的“课堂搬家”。
“未来的老师是三个方面的结合:学术、技术和艺术,就是把学科知识,借助IT技术展现,与教育教学结合起来,形成新的教学方法,几个有机的结合是对教师能力一个极大的考验。”他认为,“未来的教育,一定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开放的、连接的,以能力为重,知识为基、德育为先的教育新生态。”
专业课前沿学科少 MOOC课程存在结构性问题
“2019年下半年时,我们做过一个预估,MOOC在高校课程中的普及率不到5%,例如一个综合性大学开课门数在2000门左右,其中真正有MOOC教学的不高于100门。去年下半年,我们还设定了一个目标,希望用三年的时间把MOOC在中国高校的普及率提高到20%,因为突发疫情,半年的时间把普及率快速提高到接近40%。”教育部在线开放课程联盟联席会秘书长张龙判断,根据目前了解的情况,MOOC的留存率还是会很高,疫情之后很多教师今后还会采用这种方式。
不过,他也看到了问题,第一就是关于课程资源。目前我国高校MOOC有4.1万门,在线课程总计100万门,但各类课程资源分散在很多的平台,体系性和系统性不够。清华的直播比例达到80%,全国各高校老师做直播的比例平均只有不到40%,还有非常多的课程要依靠其他的教学资源开展教学,但老师并不知道哪门课适合自己的教学,太分散也不好寻找。
另外,MOOC集中在一些基础课和专业课上,动手实践课的MOOC资源非常缺少,这也是一个结构性的问题。
最近几年,杨宗凯参加了很多在线开放课程的评审,他发现大部分MOOC课程还是以通识课为主,专业课比较少,有特色的专业课非常少,前沿学科领域的课程更稀少了。但是反观国际上几大MOOC平台,前沿课程很多,专业课程也很多。
以上就是格子匠为大家介绍的在线教育的相关内容,格子匠是专注在线教育解决方案的技术服务商。旗下拥有格子匠线上教学平台、格子电子书、格子商学院等产品和服务,致力于为中小型教育培训机构、企业、老师等有教学资源者提供平台、社群、运营等一站式在线教育技术解决方案。想体验格子匠在线教育系统的朋友可以在官网首页申请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