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100人李志刚:在线教育泡沫严重该降温了
2018年,我们新经济100人在在线教育领域的报道数量在攀升,相应的,我们接触的在线教育公司数量更多,却发现一个令人不安的现象:现在做在线教育的,拿钱太容易了。
最夸张的是一家公司只有100个用户,对外号称估值1亿美元。在线教育目前不可能不存在泡沫,至少有虚火。
在线教育元年是2012年,从这一年到2014年,大约有上千家在线教育公司相继成立。2015年是这个行业的分水岭,这一年倒闭了数百家在线教育公司。2016年,新经济100人大约做了五六家在线教育公司。当时,一个创业者说,他觉得教育不是赚钱的行业。
2017年,尤其是下半年,在线教育突然火爆起来。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是,VIPKID营收以400%增速增长,并且融资2亿美元(这是2017年8月的消息,最新消息是2018年6月宣布融资5亿美元)。
标杆案例在前,在线教育成为了一个所谓的小风口,一堆资本涌了进来,也让行业虚火上升。
一堆创业公司为了融资拼命做规模、做数据。砸钱是能看到用户数量增长的,暂时的数据很好看,一个月增加了几万用户。本来教育就是一个很好的现金流模式,开学之前就把未来一个学期的钱给收了。不过,续费率很重要,续费率低的话证明价值有限。有的创业公司,干脆在开学做促销打折,让用户提前将明年的学费给预付了,事实上不是真实的续费率。还有一种手段是,告诉用户学够多少时长,就退学费给他。通过这种手段激励大家付费购买课程,让用户有一种我能免费学的侥幸心理。但是,冲着免费来的用户,并非是被课程自身价值吸引的,很难留存续费。
虚火还有个表象是,有些创业公司数据造假,忽悠投资人。
不过,从2012年算起,在线教育已经有6个年头了,进入了商业模式的成熟期。目前看来,有三个领域能跑出比较大的玩家。
首先是K12教育。中国大概有2亿学生,这些学生都在竞争更好的学校,因此家长很舍得花钱。我本人一年至少花费五六万元在K12课外辅导上。如果按照人均每年5000元的教育投入来计算的话,2亿学生就是1万亿的市场,中国有几个行业有1万亿的市场呢?
其次是英语培训。这里有针对幼儿的、青少年的、大学生的、职业人士的,大概是数千亿的市场,是仅次于K12教育的。因为英语既是考试项目,又是职业技能。
第三是素质教育,包括音乐、美术、体育等,以及新兴的编程、机器人等科技领域。光是编程,至少也有50家公司在做。这个领域有一定的价值,但很难诞生估值百亿美元的公司。因为真正为教育买单的是家长,家长认为素质教育不是刚需,没有考分的需求,买单意愿不会那么强烈。
百亿美元的公司肯定诞生在K12和英语领域,甚至可能诞生500亿美元的公司。我们来看现在这两领域的标杆案例VIPKID,其崛起的原因,一是早期抓住了优质供给——北美的少儿英语老师;二是以老带新的营销方式,拉一个新的学生来,就能享受一定优惠,这对家长是有一定吸引力的。
不过,未来K12、英语领域的在线教育公司,要跑出来,跑得持久,必然需要解决两个问题:
管理天花板的问题。1万个老师管理起来还容易,10万个老师呢?老师不是机器人,不是一个指令下去就能行动一致。
边际成本的问题。1万个老师增长到10万个老师,供给规模扩大了10倍,但效益不一定会是10倍增长。
单纯依靠堆人头的方式来扩张,公司会遇到天花板。未来的百亿美元在线教育公司必然是依靠技术驱动。技术能够减少供给端的需求数量、成本。通过技术,利用用户沉淀下来的大数据,推演用户学习过程,利用机器来辅助学生学习。
线下通常是四五十个学生一个班,班上有学习优秀的,有中等的,也有差的。传统教育是同一个老师采取同一种方式教育不同的学生,效率比较低。未来,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研究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考试结果,来实现千人千面的定制化学习。
未来,机器一定在学生教育中占重要的甚至主导的作用。不过,这也需要人工老师的辅导。100%依靠机器学习是不大可能的,可能机器和老师的占比是7:3。
这是我对未来在线教育终局的判断。